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 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三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八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
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
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一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一九九五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放手讓孩子追尋真正的興趣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四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書名:請問洪蘭老師
作者:洪蘭
出版社:天下雜誌
終身受用的人生觀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2015.04.20 作者 : 洪蘭
當我們把物質慾望壓低後,金錢就失去了它的誘惑力,當一個人不必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時,時間就多出來了,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中國人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它所指的不只是基因上的關係,還包括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身上多少都有父母的影子,平日做事以為是依自己的方式在做,細想起來其實都有父母親做事的影子。
有一次我去高雄演講,把一張講義請主辦單位印給學員參考。我用紙一向是雙面用完再拿去摺紙盒,從不浪費,因此,那張紙的正面是講義,背面是以前寫文章的草稿,想不到主辦單位很熱心,把兩面都印了,結果把文章的草稿也印給了所有的學員,非常尷尬,我很後悔為什麼要這麼節省,用一張廢紙去印講義,造成草稿流出去,但是回想起來,這就是我父親的身教。
我父親很惜物,家裡沒有浪費的東西,日曆用來練毛筆字,信封拆開來做草稿紙,出門的衣服,回家立刻脫下掛好,沒有必要就儘量少穿鞋,自己腳上的真皮鞋子是穿不破的,除了上學,一律真皮鞋子出場。家中因為孩子多,一定有剩飯剩菜,所以院子裡都有養雞,雞糞又可以拿來做堆肥,所以現在雖然生活富裕了,還是不習慣浪費,一張紙都是全部利用完才回收。
雖然也會告訴自己又不差這一張紙,就把它丟了吧!但是童年父母親的教誨已經深入我的大腦,即使丟入了廢紙箱,等一下還是會把它拿起來用,這個沒有充分利用就丟的罪惡感已經不是意志力可以消除的了,這就是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
終身受用的人生觀
我父母平日不多話,很少嘮叨我們,但是在生活裡給我們做的榜樣,讓我們受用無窮。我原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去美國想改念心理學時,沒有辦法拿到獎學金,而沒有獎學金就不可能念,因為三十五年前台灣社會的經濟情況不太容許留學生自費在美念學位。我只好先在心理系的實驗室打工,等待機會。我母親平常叫我們不要愛惜勞力,事情多做不會吃虧,所以我在感恩節、聖誕節,美國放長假時,自動幫隔壁實驗室的人餵他的老鼠與兔子,想不到被教授看到後,就問我想不想來念,如果想,他可以幫我申請減免學費,我就這樣進入了心理所讀書。
我出國時才二十二歲,在那以前不曾離開過家。要上飛機前,不免膽怯,父親叫我不要怕,一身養一口,只要肯做就餓不死,他說同安人飄洋過海到南洋打天下憑著的就是苦幹,肯做就餓不死,餓不死還怕什麼呢?我牢記父親說的話,開始去闖我的天下。
物慾壓低就不會出賣靈魂
剛畢業出來教書時,想貸款買汽車,銀行不肯借,說我們不曾借過款,不知信用好不好,別的同學也說他們有過這種經驗,最後只好去找利率較高的銀行貸款,我因為沒有錢,必須用這家利率低的銀行,父親常說,不偷不搶,據理力爭不必怕,我就打電話直接找經理說:我有正當職業,為何不借錢給我?你如不借給我,我永遠沒有個開頭,怎麼去累積我的信用?經理聽了有理,我就借到錢了。
父親還有另外一句話,我也是終身受用,他說出社會一定會有人要向我借錢,如果我要他還就不要借,不要他還時才可以借,所以我不曾因金錢而失去朋友。
父母親最大的影響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與我們的人生觀,父親最看不起失志的人。他說 人沒有志氣,再好的天賦都不能成大事。 他要我們「晚食以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歸真返璞,終身不辱」,如果能把物質慾望壓低,就不會為了享樂而出賣靈魂。
的確, 當我們把物質慾望壓低後,金錢就失去了它的誘惑力,當一個人不必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時,時間就多出來了,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過的人生,叫我們不可忘記。
若您覺得此文章還不錯或對您有幫助,
煩請幫忙按旁邊的廣告,謝謝您^^
留言列表